1974 年世界盃冠軍隊射手蓋德梅拿(Gerhard “Gerd” Müller,舊譯作「武勒」)曾創下多項非凡的個人入球紀錄,包括單季聯賽入球(1971/72,40球)、單季各項賽事總入球(1972/73,67球)、全年總入球(1972,85球)、効力單一球會總入球(365球,只計算歐洲五大聯賽)、世界盃累計最多入球(14球)等,這位「老梅拿」亦因此在德國國內享有「國家轟炸機」(Bomber der Nation,或簡稱 “Der Bomber”「轟炸機」)的美譽。隨時間推移,蓋德梅拿有多項紀錄已被巴西朗拿度、阿根廷美斯所破,來到2020/21球季最後一個比賽日的最後一分鐘,蓋德梅拿守住49年的德甲單季入球紀錄最終亦由波蘭前鋒利雲度夫斯基所破。老梅拿是否真的獲知此事恐已無從稽考,因為現年75歲的他自2015年罹患屬認知障礙症之一的阿茲海默症,近年已開始意識模糊。
第33週:利雲追平紀錄
有時候,歷史會悄悄來臨而不為人所察覺。就拿1972年第32週綠森林球場(Stadion an der Grünwalder Straße)內的28,000名觀眾來說吧,當蓋德梅拿對法蘭克福射入6:3的一球時,他們仍未意識到歷史的誕生。那是一個典型的「轟炸機式」入球:法蘭克福兩名守衛犯錯,蓋德梅拿抓緊機會射成6:3。那是他在下半場射入的第3球,來得平平無奇,而且還未夠10歲的德甲接下來還有兩週才完季,根本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發展下去。
當未來成為了現在,你才會知道是時機來了:在48年345日22小時51分鐘過後,利雲度夫斯基作客弗賴堡射入十二碼罰球,一項本以為永不可破的德甲入球紀錄,終被追平。
活在當今的優勢是大家已經知道過去已發生的事,利雲度夫斯基亦如是。他在入球後扯起了球衣,露出預先準備好的 T-shirt:衣服印上了蓋德梅拿的頭像,還寫有一句”4ever Gerd”(”Forever Gerd”)。
蓋德梅拿用入球把我們送到現時的地位。沒有他的話,我們到現在可能仍只需要徒步去踢作客的比賽;沒有了他,球會(拜仁)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漢尼斯
利雲得以追平老梅拿紀錄,源自場上另一位梅拿的幫忙,雖然這位梅拿本來並不想參與其中(昔日蓋德梅拿與謝蘭特一起帶領拜仁的業餘隊,而湯馬士梅拿就是在蓋德梅拿的指導下譜寫在拜仁的第一章節。);但事情發展下去卻是湯馬士梅拿在禁區內被侵犯獲得十二碼,從此利雲追平梅拿紀錄的第 40 球的統計項目上便多了一則註腳——「助攻:梅拿」,有時足球就是如此有趣。
第34週:利雲最後一刻刷新紀錄
當球季來到最後一刻,利雲度夫斯基終於射入全季第41球,打破蓋德梅拿的紀錄。
奧格斯堡的波蘭同鄉守門員基爾域斯(Rafal Gikiewicz)今場多次救出利雲的射門,但這一次撲出利萊辛尼的射球後讓皮球溜前,苦候多時的利雲把握到機會,讓故事寫下完美的句號。今場利雲沒有再在球衣之下「加底」,這次一脫,利雲只是展示了自己的一身肌肉。
拜仁最終大勝奧格斯堡5:2,締造聯賽九連霸的拜仁賽後高舉「沙律碟」。有別於慣常做法,隊長紐亞把首捧大碟的資格讓給了季後離隊的三位老臣子謝路美保定、艾拿巴與查維馬天尼斯。(同期離隊的還有主教練費歷克、兩位助教謝蘭特與高路斯)
到現在蓋德梅拿罹認知障礙症,妻子Uschi Müller每天會到25公里外的療養院探訪老梅拿,跟他談話、又輕撫他。大家無從得知蓋德梅拿是否意識到利雲的入球,但在弗賴堡對拜仁的聯賽前,Uschi已對《體育圖片報》表示,他的丈夫不僅不會心存妒意,還會是首個恭喜利雲的人。
利雲度夫斯基與蓋德梅拿,兩個來自不同世代的出眾球員,一個最喜歡吃薯仔青瓜沙律,另一個則擁有一位營養學家妻子;一位是充滿現代感的運動員,另一位則是講求靈感的足球員。但當比對二人的入球,便會發現它們是驚人地相似:他們倆都擁有靈敏的觸覺,今日我們會形容為「預測能力」,昔日則會稱之為「對入球的嗅覺」。那些曾聽過蓋德梅拿憶述怎樣在狹窄空間迅速作出反應的人,大概會察覺出類似的情況在今天同樣發生。
參考資料:
[1] Süddeutsche Zeitung (15/05/2021)
[2] Süddeutsche Zeitung (22/05/2021)
[3] Welt (15/05/2021)
利雲如願加盟巴塞:拜仁球員轉會的骨牌效應
文尼、利雲度夫斯基……近月來這兩位球員都是拜仁慕尼黑最熱門的轉會話題,接下來焦點將會從前鋒轉移至後防位置——拜仁已開始就迪列特的轉會與祖雲達斯展開談判。
拜仁彈入再彈出世冠盃的瘋狂11日
應屆歐洲冠軍拜仁慕尼黑在2020年世冠盃決賽以1:0擊敗來自墨西哥的堤格雷斯,一年之內贏得第六個冠軍榮銜,只是這次六冠之旅極盡曲折離奇。
費斯禾達(1920-2002):非一般的西德足球傳奇
歷史學家Joachim Fest說過西德有三位奠基者:政治上有首任總理阿德諾,經濟上有經濟之父艾哈德,精神上則有西德男足隊長費斯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