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佐敦(Michael Jordan)、「二哥」柏賓(Scottie Pippen)合力為芝加哥公牛贏取 6 次冠軍,到 The Last Dance 曲終人散,二人各散東西,從此都沒有再贏過 NBA 總冠軍,二人互相依存的關係不言而喻。但是 “The Last Dance” 裡面的柏賓與你印象中的柏賓一樣嗎?
一個偉大的指揮
首先談談一件由始至終我也弄不懂的東西——三角進攻(Triangle Offense)。
以前曾會幻想,假如當年大學「系隊」大家願意「眾籌」請一個教練正正式式教大家戰術,你說有多好。有時打街場被對手行水流雲地耍弄,會明顯感覺對方一定有正式學過戰術,但就是不知道背後是怎樣操作;每次看芝加哥公牛的比賽,旁述總會帶上一句「三角戰術」。我看了三年直播 + 延播、後來又重看了 N 遍影碟,都看不出所以來。我記得那時候花錢買的 “Jumpshoot” 雜誌,後部的戰術解說亦會圖文並茂的解說一番,但就是讀不懂,一直以來我只記得公牛全場緊迫時會派古高在中場截斷長傳。

直至近年,恭喜大家有 YouTube 可看了,才找到一條現在已不存在的影片:片中只見公牛策動反攻,跑在中間的古高從一方接過來球後原地自轉,立即把球甩到前場的另一翼,讓隊員在受壓較少的情況下得分,而當時五個人都在向前推進。製片人知我是動態影像白癡,於是再加多兩筆:先畫出一個尖端指著古高的三角形,然後再從古高轉向一刻朝另一邊擴散出第二個三角形。
我終於看懂(這一幕)了!怎會叫三角進攻?這明明是蛻變後拍翼的蝴蝶!
我再三檢查英文原名,確是個單數,但這套戰術明明是依靠不斷製造一個又一個的三角型s,讓場上五人都有機會做得分點。
「三角戰術」是因為它主要的特色之一而得名--由三個球員在球場上的「強」側形成一個邊線三角形。但是我比較喜歡把這個三角形想成「五人太極」,因為五個球員得對應自己防守位置,一起移動。
菲爾積遜《領導禪》第 84 頁
我又成功起出當年這一本 “Jumpshoot”,裡面只有標示球員號碼和走位路線,連一個三角型都沒有畫出來。
是跳舞無誤,是五個人在按 Tex Winter 一早寫好的舞步合力表演。米高佐敦曾表明重要關頭他可不會理會三角戰術(雖則他懂),真正把三角進攻發揮到極致的,據 “The Last Dance” 所講,就是「二哥」柏賓。

「二哥」在 The Last Dance 都要變成面目模糊
史考提學得很快,並且願意花時間去吸收三角戰術如何運作。在成為小前鋒之前,他在大學時期擔任的是控球後衛,他天生就有很好的判斷力,知道如何讓場上的一切互相配合。史考提有雙長手臂及優秀的球場洞察力,這點讓他成為擔任我們球隊防禦性攻擊先鋒的最佳人選。
《領導禪》第 89 頁。
“The Last Dance” 第 4 集亦提及過只有當柏賓由 point guard 改造成 point forward,佐敦的負擔才得到紓緩。
Scottie Pippen,我一直視他為「全宇宙最強小前鋒」,近年也許有些動搖,但大致上仍然認同,又如果你願意把姿勢分也計算在內的話,爭論甚至可以立即結束。光是 1997 年上半年他著用的一雙 Air Pippen I,我已經可以為此另立一文(我現在已在穿第三對 AP1 了)。又本來柏賓可以成就球鞋史上另一傳奇--1997/98 上半季他理應可以穿上 Zoom Air 的神作 Air Foamposite Pro(他原定穿珍珠白色版,最終只有靠 Anfernee Hardaway 把藍色版發揚光大),但他在與球會經理 Jerry Krause 鬧僵後決定待至季前訓練營開始時才開刀治理腳部傷患。柏賓幾乎缺席了整個上半季,造就了 “The Last Dance” 的開局:帶出柏賓(以至佐敦)對 Jerry Krause 的怨恨、希望從 injury list 直接跳到 trade list、又帶出洛文(Dennis Rodman)被重擔拖垮結果要請假到賭城耍樂的逸事。
一月十號對戰金州勇士隊時,史考提回到了球隊的陣容中,於是一夜之間球隊就蛻變了。這就像是看到一個偉大的指揮在放假後歸隊。突然之間,大家都知道該演奏什麼音符,也知道該如何互相協調。從那時開始,我們就開啟了三十八勝九敗的路程,追平猶他爵士隊取得聯盟中的最佳記錄:六十二勝二十敗。
《領導禪》第 212 頁
他一定會付出所有……在場上的時候
我只是覺得,沒有必要把焦點放在柏賓這些看似小家的行徑。佐敦也是爛賭鬼、也是惡霸,但現在大家已不會再多談論(OT: MJ 在第 7 集感慨地說 “leadership has a price”,相信已是全套紀錄片最有價值的 soundbite)。柏賓出身寒微、兄弟姊妹眾多(私生子也有不少?),令「二哥」不幸地在球員薪金暴漲潮到來之前簽下一張本來還算不錯的「低薪」長約……種種辯解,在他當打時的專題報道早就交代清楚了(我怎麼沒有好好留下有柏賓、洛文專題的兩期 “XXL” 雜誌?)。柏賓今天再次面對 1994 年對紐約人拒絕上場的事件,直言就算重來一次也會做相同決定,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柏賓需要籃底掩護,(在場上)接納了昔日打爆自己的洛文當隊友;古高後來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 Krause 的細作」,柏賓亦願意和他建立互補互惠的關係。在他身上確出現過種種窒礙,阻止他成為更偉大的球員,但大家不是早已認定他是「最接近神的男人」嗎?他不就示範了怎樣當一個有缺憾的強人麼?何況心態比他更不濟的所謂球星是以斗量呢。
神級教材淪為垃圾
喬丹、史考提和哈潑在「早餐俱樂部」的某次鍛鍊時間中,想出了一個有創意的防守策略,可以讓溜馬隊的後場變得無用武之地。他們建議讓史考提去防守馬克.傑克遜(Mark Jackson),因為在之前的比賽他防守他時表現得很好,並讓哈潑去對付米勒,因為他很擅長突破對手的掩護。而喬丹則去輪流防守小前鋒--不是傑倫.羅斯(Jalen Rose)、就是克里斯.穆林(Chris Mullin),這可以讓他避免在追逐防守雷吉.米勒時消耗太多的精力。我同意讓他們在場上實施這個計畫,果然奏效,逼得溜馬隊在前兩場比賽就發生了四十六次失誤,也讓我們在系列賽中以兩勝暫時領先。
《領導禪》第 214 至 215 頁
已說過無限次 “The Last Dance” 由裡到外都是米高佐敦二次造神之作,經 ESPN 神刀一剪,柏賓在 1997 年的至尊 trash talk「郵差星期天不派信」固然不提,就算在 1998 年東岸決賽完封 Mark Jackson 的教材級防守亦完全給斬掉,全片給柏賓留下的形象就只有一大堆怨念,和無限個解不開的心結。“The Last Dance” 的另一平庸之處在於,片中除了獨家的一手片段外,就幾乎沒有提出新的訊息和見解:你崇拜柏賓的話,看完你會繼續崇拜;你本來就鄙夷柏賓、覺得他只是佐敦跟班的話,看完相信亦不會改變到你的任何想法。你以為佐敦 “The Flu Game” 到現在才更正為食物中毒嗎?事實上最初時就已經有食物中毒一說,《領導禪》也有重提一次(第 202 頁);洛文會凝視籃球中框後回彈打圈的數目,這亦在以前的一些材料上提及過。
“The Last Dance” 對於會為公牛王朝多看文字、影像資料的球迷來說不會有震撼的感覺。如果仍想補漏拾遺的話,奉勸大家還是弄一本早已在 2014 年出版的《領導禪》好好讀一次吧,隨書附送 Kobe + Shaq。
同系列文章:
芝加哥公牛 The Last Dance (1):本可避免拖沓,但誰敢下刀?
重磅還重磅,失望是失望。
芝加哥公牛 The Last Dance (3):古高這一位隱形舞者
單論在 “The Last Dance” 的出場時間的話,古高的戲份算得上恰如其分,但是選材方面就還是算了吧。
芝加哥公牛 The Last Dance (0) :希望獲得答案的5個看點
芝加哥公牛紀錄片“The Last Dance”在香港的播映安排一波三折,希望可以順利看完10集。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