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9sbG93ZXJz

X-Files version of Edward Hopper's 'Nighthawks' painting(Photo: reddit.com網頁截圖)

多得冬奧,美國停播了 The X-Files 兩星期,害我要多付一個月的月費。

復播後迎來了一集 Rm9sbG93ZXJz。事後細想自然覺得不外如是,但看的途中卻奇怪地尋回一絲絲的緊張感覺。被 AI 苦苦進逼,全因不肯付小費,也夠反高潮。

在網上翻查一些影視網站,提及以往拍過與 AI 有關的集數:Kill Switch(5X11)幾年前已經想到過,因為當時有一套 Johnny Depp 主演的 Transcendence 竟然無恥得把 15 年前 Kill Switch「將自己upload上網」、「server 自己落 order 請人建立 server 房」的 trans-human 套路照抄一次(全抄 15 年前的科幻片還算得上是科幻片嗎?)。而另一套有提及的舊作 Ghost in the Machine(1X07),則勾起不少回憶。禁不住翻出來再看一遍——在事物成真、有科學解釋得到之前,古往今來的人類都慣性將它們歸類作:鬼故。當時看這一集,便像看鬼故事多於看科幻片。(翻譯系講師也說過:看不懂 Interstellar 的話,便當自己在看鬼片好了)

ALT: The X-Files, 1X07 Ghost in the Machine, Fox Mulder, Dana Scully, David Duchovny, Gillian Anderson
(Photo: The X-Files 1X07 截圖)

毋須太神化這些「預知能力」,我不知道美劇劇組的 research 可以做得有多深入,但可以猜想得到,當時劇組已得知科研的最新方向(廿年前的 6X09 S.R.819 已出現 “nanotechnology” 這詞匯),然後再用劇作家的觸覺去構想可以發生的最極端狀況。再看現今的一些所謂科幻片,充其量只是一些發生在未來的老掉牙故事。是當下的創作人能力不足?我更擔心,是不是人類的發展早已看到了盡頭。今集唯一的啟發之處,就只是人類跟 AI 對話,原來會比人與人的對話來得更多。

The X-Files Reboot, 11X07 Rm9sbG93ZXJz, Projekt Anderen

全集 Rm9sbG93ZXJz 妙在沒有交代發生時間,開場時那家餐廳的未來感很重(是湊巧參考了 Nighthawks 還是由一幅 4 年前的 Nighthawks x The X-Files 二次創作獲取靈感則不得而知),但出現過的很多 AI「上身」器物,本尊卻是早已廣泛應用。如果憑最後一幕而判斷是夢境或幻想,這種屈機而 The X-Files 從來沒有採用的 god from the machine 禁技則未免太掃興。片中多次出現的各式 QR codes,還以為內有彩蛋,但當你花心機逐秒定格、出動手機掃瞄,便發現不是沒有內容,便是帶著欠奉實質意思的連結。當 The X-Files 自身也變成一個符號、地球人比外星人來得更恐怖的時候,一切彷彿都就此凝結,不能再向前走,而 mini-series 也實在過短了,演員、劇情還才剛熱好身入了局,便要收工。


鈴鹿F1朝聖之旅

在電視屏幕前斷斷續續看了F1賽車30年,一直有個疑問:假如只是某一車手的鐵粉,而他在第一圈還未跑到你面前便已經出局,餘下的時間將要怎樣捱下去?

When did the lights go out

三十年前,買一本汽車雜誌三十元,裡面講F1的就只有數頁,附帶而來的便是那些ABS、風阻系數、四輪碟剎等基礎概念。如今一本全賽車的雜誌逆市而生,頁數少得多,但整本都是寫賽車,大家只擔心這個年頭刊印實體雜誌會否賠盡老本。

Loading…

Something went wrong. Please refresh the page and/or try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