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本讀到講機場的小說,就是 Arthur Hailey 在 1968 年出版的 Airport(當年讀的台灣譯本叫《國際機場》),一眾角色的恩怨情仇在 7 小時內來一次了斷。
現在講有關機場的作品,很自然會想到《大空港 2013》(2014);
談到日本導演三谷幸喜,我會叫大家看《大空港 2013》;
如果要講一鏡到底,我都會建議看《大空港 2013》,那是真正的全片一鏡到底;大 sell 一鏡到底的《屍殺片場》(2017) 只做到半部、Victoria (2015) 則是為做而做,它的超手搖鏡頭令我首次在進入戲院 30 分鐘後敗走離場(快要真嘔)。
還有數之不盡的「假一鏡」——基本偷雞位就是把鏡頭推向極黑的位置(例如布簾)然後做剪接。(代表作我會推介 The X-Files 第 6 季的 Triangle,裡面固然有假一鏡,但更有不為人知的真一鏡。)
就只有《大空港 2013》,100 分鐘一鏡直落。留意到影片去到 1 小時 15 分左右幾乎要出事:飾演其中一位登記乘客的男性臨時演員看來是比原定的走慢了,結果來到鏡頭前的一刻,剛好站到正在唸台詞的女乘客與擔演地勤人員的女主角竹內結子(Yûko Takeuchi)之間,男演員不知所措之下竟想退到另一邊。還是竹內結子即時上身,用回地勤的語氣和動作指引男演員按原定路線繼續向前走,才保得住之前拍下的 1 小時片段。

忘記了在哪裡看到的資料:《大空港 2013》真正 roll 機直落 100 分鐘拍攝的腳本就只有兩個 takes,竹內結子救回的一 take 給選中作最終版。
沒有追看日劇習慣的我,聽到大家講起竹內結子時,又是會扯回到《大空港 2013》。
在我腦中所有日本人的名字都像個四字成語,所以我不知道她就是近代的其中一位日劇女王。
前幾天在網上搜尋資料,找到一篇八卦文章在研究台灣藝人誰在鎂光燈前後都一直只在假笑。
研究藝人是否假笑固然無聊至極,給你找到一位會真笑的又怎樣?
早在達爾文在世的時候,已提出理論謂自製的表情能反過來影響自己的心境。
按照後世進一步研究的說法,即是假笑都足以啟動賀爾蒙分泌,用人為方法逆向獲得快樂的感覺。
那我這類嘴角天生朝下的看來凶多吉少。
然後幾天之後傳出竹內結子的死訊,媒體翻開一張張她的舊照片。
大多是公開場合的官式照,都是嘴角微微上翹的指定表情;但又會發現她有不少露齒笑的幕後、生活照,我想這些都是真的。 但又如何呢……
當下就只剩下無盡的不解。

貓之吸
話說,我不相信我們可以單向地「吸貓」。

The X-Files: My Personal Reboot (5) 無止境的X檔案重啟
陰謀論就像把一大堆隨機出現的點連成線、砌成心目中想要的模樣,但現在反而會覺得,你儘管不需要完全取信,但你在研究、整理的過程中涉足大量的天文史地知識,總會有所得著。

The X-Files: My Personal Reboot (4) X檔案的基因變異
《X檔案》既要將科幻、懸疑、驚慄、冒險一網打盡,最好使好用的黏合劑莫過於人情與幽默感,尤其是莫霍斯的那些。
2 thoughts on “笑容的假與真”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竹內結子演得很好,電影中由頭帶到尾,不單有氣質更是天生演員的才華。另外一套我喜歡的是近期的女版福爾摩斯 …
[…] Triangle(6X03):Gillian Anderson 在劇組高度配合下完成多段數分鐘長的「一鏡到底」,圖中所見是出街版本 GA 在滑倒倒地前及時平衡到身體,避免整段 footage 報廢。(另一宗「一鏡到底」急救事件可參考已故日劇女王竹內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