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廁紙的故事

COVID-19, toilet papers (Photo: Marian [email protected]
A queue for medical masks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in Feb 2020. Projekt Anderen
2020年2月某天晚上,銅鑼灣輪候購買口罩的人龍。

2020年2月的一個晚上,香港銅鑼灣,連鎖藥妝店在網上宣佈有口罩開賣,店外拉出了一條人龍,拐個彎,延伸至很遠。

武漢肺炎由正式攻入香港直至現在,我們還是在使用台灣之行買回來的存貨,總算免卻了排隊之苦。只不過當我們走進了超級市場,眼前又出現了另一座香港人正在期待的大山。

廁紙出倉了!

工人緩緩把兩板疊得比人還要高的廁紙拖了出來,顧客雖未至於搶購,但這兩座大山仍然以極之穩定的速度移平著。

Scramble for toilet papers in a supermarket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in Feb 2020. Projekt Anderen
手機拍照遇上手震,索性再弄模糊一點,幫早已全戴口罩的香港市民隱身。

當疫情早已沿一帶一路 (即是歸納了等如沒有歸納) 的模式傳遍六大洲,仍然會有人被理性推敲敲得頭痛:為甚麼是廁紙?大不了便「中東模式」、甚至「印度模式」?或者在這個「大不了」之下,都不是大家情感上所能接受的次選方案。

這次在眼前天降廁紙,我亦不免從俗,致電回家請示,因為我記得家中的廁紙剛好快要用完——與口罩同一道理,你現在不買,但用完時才發現給大家搶盡了,只能跟著買,數量上則可以克制一點。

但其實,我們接下來是準備入戲院看電影。

反正電影院已門可羅雀,多兩條廁紙充撐場面也不錯。我們在開場前十多分鐘訂位時,全院仍然一張票都未售出。 今晚看的是Scarlett Johansson(施嘉莉祖安遜)有份演出的《陽光兔仔兵》(Jojo Rabbit),看了不久便覺得片中的小鎮內外都很彆扭,鮮艷的色彩、寬闊的騎樓,根本不是德意志的東西。(當時我猜是南歐,看片尾字幕才知是捷克。)這是一個懸浮於二戰尾聲之上的魔幻故事;現實中的我也很魔幻,今天晚上我拖著一大條廁紙,穿過了三大條行車隧道才返到了家。

A pack of toilet papers in an operating cinema house, Hong Kong, Projekt Anderen
稀客。

2020年2月17至19日,香港連續三天錄得票房低於100萬港元。同期流出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陳振聲在閉門會議中的錄音,形容搶購廁紙等日用品的香港人「低能」(idiot)。

2020年2月至3月,香港戲院各自開發social distancing之下的座位分佈模式以救市。

2020年3月17日,美國影院集團AMC宣佈旗下戲院停業6至12星期。

2020年3月18日,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Marvel重頭戲《黑寡婦》(Black Widow)宣佈香港上畫日期無限期押後

2020年3月,歐美接力搶購廁紙。


相關文章:

一包口罩的故事

只不過疫症維時多久誰也說不準,當全香港都在搶口罩而你卻在坐食山崩,難保終有一天輪到自己彈盡糧絕。眼見人龍尚未成長,平日絕不願意為求一餐溫飽而排隊的我便又跟著排了起來。

我數到十.就爆炸

最近在午間路過一家食店,店員的招徠語句是:「堂食不用搭檯、外賣減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