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初的某一天,我吃畢早餐路過一家藥房,門外有一條短短的人龍,約十人左右,已大概猜到是口罩補貨了。回頭再看藥房櫃檯,店員正拆開包裝盒,拿出一包包的卻是黑壓壓的款式。人龍即時傳來60元10個的報價。(平常時候50個裝的價錢大約是港幣50元)
託台灣的福,一個月前到台灣觀摩選戰時已順手買入了幾盒made in Taiwan的N95口罩,家中倒是不缺貨,只不過疫症維時多久誰也說不準,當全香港都在搶購而你卻在坐食山崩,難保終有一天輪到自己彈盡糧絕。眼見人龍尚未成長,平日絕不願意為求一餐溫飽而排隊的我便又跟著排了起來。
「政府真離譜,怎可能甚麼都不做!」排隊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未必聯繫到醫護人員罷工要求封關與防疫的關係,亦未知道甚麼是「誠實申報表」或者「跳過防疫直接抗疫」的偉大戰術--就我所見,自從武漢傳出肺炎、中央聲稱無大礙後,街上行人大多已開始佩戴口罩,老人家也很聽話(只不過沒有機會查問他們的口罩已重複使用了多少天),說老百姓沒有汲取沙士教訓略欠公平--擺在他們眼前的,就是很直觀的防護裝備斷絕。
「沒有其他顏色嗎?」老伯無奈地問。雖則補貨回來的口罩並非全黑色,伯伯戴上後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這種designed in Japan、made in China的黑色口罩外面印上很多無意識列舉出來的英文地名,也真夠無聊。
到我課金換回一包口罩再步出店外,一位師奶打量我手上的口罩,又望望我,看她的眼神我還以為自己是她相熟的朋友。她的表情沒有驚也沒有喜,我識趣地報上「60元10個」,不忘補上一句「自己衡量」。
如夢初醒:花巧設計的又怎會是外科口罩?這段時期是需要用上外科口罩啊!查看包裝袋背後的說明文字,原來它們只是主力防花粉、粉塵,大致防範到飛沫的級數。
一星期後,我在同區的另一角落遇到戴上同款黑底白字口罩的大叔,而我早已決定不會在這一區內使用該款口罩出沒。
有機會的話可以再講一則廁紙的故事。
同類文章:
深水埗民間口罩生產線
病毒一聲令下,賣布的、車衣的、修理衣車的實行來一次梁山聚義,群起趕製布口罩應市,再加上避疫太久而湧出來的顧客群,深水埗的民間口罩生產線就此在逆市中發圍。
一則廁紙的故事
在這晚,我們拖了兩大條廁紙一起去看電影。
我數到十.就爆炸
最近在午間路過一家食店,店員的招徠語句是:「堂食不用搭檯、外賣減十元。」